竹林山觀音寺介紹
聲望遠播的「竹林山觀音寺」簡稱竹林山寺,最廣為人知的稱呼是林口觀音媽廟,是台灣少數主祀十八手觀音的大型觀音佛祖廟宇,據傳觀音佛祖求籤問事靈驗聞名,因此吸引大量聞名而來的全國各地信眾,專程來「竹林山觀音寺」朝聖參拜,希望能透過慈悲為懷的觀音佛祖能替自己指點迷津,因此許多人認為「竹林山觀音寺」是全台最靈驗的廟宇之一,寺廟周圍種植了許多的八重櫻、吉野櫻,形成了浪漫的櫻花大道,每到春天櫻花季盛開時,便吸引了絡繹不絕到訪賞櫻花的觀光遊客,更是近年來北台灣熱門禮佛兼賞櫻景點。
竹林山觀音寺交通資訊
|名稱:竹林山觀音寺
|電話:02-26011412
|地址:新北市林口區竹林路325號
交通方式:
自行開車:高速公路於林口交流道至竹林山觀音寺約三分鐘即可到達
大眾運輸:
三重客運 (966)於「竹林山觀音寺」站下車後步行約3分鐘
竹林山觀音寺的起源故事
起緣是西元1738年(乾隆年間),從福建省晉江龍山寺分靈來台,一尊十八手觀音與另外兩尊觀音佛祖神像,供奉於台北艋舺龍山寺,西元1801年(嘉慶年間)在林口的福建省移民創立神明會「龍山寺檀越會」,恭迎十八手觀音佛祖至林口地區供奉,當地人稱祂為「大媽」,當時有神尊卻無廟宇,由十八處角頭鄉民輪流以神明會方式參拜。
日據時期,日本總督府在台灣打壓道教進行「寺廟整理運動」,不但拆除台灣民間信仰廟宇,並燒毀其神像,俗諺所云:「慘得無佛可燒香」,才有陳姓兄弟倆暗中奉祀十八手觀音佛祖,才逃過被燒毀一劫,後續日本政府同意可興建日本風格的廟宇,由黃永茂先生兄弟發起捐獻三甲多土地(現址),興建計畫從民國27年開始於隔年28落成完成完工,原先取名為「林口龍山寺」,怕會與台北艋舺龍山寺混淆,在王金生先生提議下,改以蘆竹的「竹」、林口的「林」、龜山的「山」三個字,命本寺名為「竹林山寺」,獲得一致認同,自此改名。
原「竹林山觀音寺」建築是採用日式建築,西元2000年重新改建為閩南風格宮廷建築,令人嘖嘖稱奇是使用38根臺灣千年檜木,中主殿大樑跨距約15公尺,神木之間只以卡榫銜接,沒有任何點膠與鑽孔上釘,廟體大量採用台灣檜木、樟木、中國青斗石為主軸,各角落細節雕飾都貼上純度98%以上的金箔紙妝點,傳聞是斥資二十億元經費重建,竣工後整間廟宇不但巍峩壯觀更是金碧輝煌。
竹林山觀音寺主要拜什麼神明?
主神:十八手觀音佛祖 祀神:善財龍女
主殿配祀神: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、文昌帝君、關聖帝君、玄壇真君天上聖母、註生娘娘、福德正神等神像
光明殿:北斗星君 、魁斗星君、 南斗星君
太歲殿:斗姥元君、太歲星君
二樓:地藏王菩薩、至聖先師、神農大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