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山慈祐宮介紹
松山慈祐宮,舊稱錫口媽祖廟,是位於臺灣臺北市松山區慈祐里、饒河街夜市旁的一座古老媽祖廟,這座廟宇不僅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,也是臺北市重要的文化資產。慈祐宮創建於清朝乾隆年間,由一位來自泉州的和尚林守義自湄州攜帶媽祖神像來臺,並在錫口(今松山區)建立,慈祐宮曾是包括松山、信義、大安、南港、內湖等地區十三個庄的共同信仰中心,香火鼎盛,隨著行政區劃的調整,廟名也曾多次更名,最後定名為「松山慈祐宮」。
松山慈祐宮作為臺北市重要的宗教信仰中心,其建築風格獨具特色,融合了閩南傳統建築的精髓,並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修繕更新。以下為其建築特色之概略介紹:
三川五門三進格局
三川五門: 廟宇入口處有五個大門,正門上方為屋頂,形成一個寬闊的空間,稱為「三川殿」。這種格局在傳統寺廟建築中相當常見,象徵著神明的威嚴與莊重。
三進: 廟宇縱向深度有三進,即從大門進入後,依序為前殿、中殿和後殿。這種格局不僅擴大了廟宇的空間,也增加了建築的層次感。
精緻的木雕與彩繪
木雕: 廟內梁柱、門楣上的木雕,多以龍、鳳、獅、虎等吉祥圖案為主題,雕工細緻,栩栩如生。這些木雕不僅具有裝飾功能,更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意涵。
彩繪: 廟內的彩繪以紅色為主,搭配金黃色和綠色,色彩鮮豔,圖案豐富。常見的彩繪題材有歷史故事、神話傳說、花鳥蟲魚等,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。
屋頂裝飾
剪黏、交趾陶: 慈祐宮的屋頂上裝飾著精美的剪黏和交趾陶作品,這些作品多以龍鳳圖案、中國古代歷史故事為主,色彩鮮豔,造型生動。
雙龍朝三仙: 正殿屋脊上常見的「雙龍朝三仙」裝飾,象徵著福、祿、壽三星受到龍的護佑,寓意吉祥。
其他特色
石獅: 位於大門口的石獅,刻於清朝嘉慶年間,具有悠久的歷史。
龍柱: 廟內的龍柱雕刻精美,龍身盤繞,氣勢雄偉。
神龕: 主神神龕的雕刻極為細緻,神像莊嚴肅穆。
松山慈祐宮 作為台北市重要的信仰中心,其王船文化也是眾所矚目的焦點。慈祐宮的王船不僅是宗教儀式的重心,更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意涵。
慈祐宮不僅是一座廟宇,更是承載著錫口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,它見證了錫口地區的發展變遷,也見證了人們對媽祖信仰的虔誠,慈祐宮的建築風格、雕刻藝術、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,都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,時至今日,慈祐宮依然是松山地區的重要地標,吸引著無數的信眾前來朝拜。
松山慈祐宮交通資訊
|名稱:松山慈祐宮廟宇
|電話:02-27663012
|地址: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761號
【交通方式】
1.開車:使用Google導航,輸入「松山慈祐宮」即可抵達目的地
2.搭乘大眾運輸工具:可搭乘火車至松山火車站 ,接著步行約4分鐘即可抵達。
松山慈祐宮的起源故事
清高宗乾隆年間,錫口一帶的居民為尋求心靈寄託與庇佑,決議興建一座媽祖廟。經過多方尋覓,終於在乾隆十八年(1753年)請來堪輿大師林守義。林大師憑藉其深厚的風水知識,精挑細選,最後將目光鎖定在現址——坐北朝南,前有四獸山為案,後有河川環繞的風水寶地。
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,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,巍峨壯麗的媽祖廟終於落成,並取名為「錫口媽祖宮」。廟宇的落成,不僅滿足了當地居民的宗教需求,更成為錫口地區的精神地標。
隨著時代的變遷和行政區劃的調整,錫口媽祖宮也隨之更名為「松山慈祐宮」。然而,不論廟名如何變換,慈祐宮在當地居民心中的地位始終如一。
創建慈祐宮的林守義,不僅是一位堪輿大師,更是一位深具慧根的僧人。他從莆田請來姪子林福遠協助建廟,並將乾隆年間的錫口天上聖母聖意牌傳給林氏後人。林氏後人對慈祐宮的香火傳承與發展,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
慈祐宮不僅是宗教信仰中心,更是錫口地區的守護神。早年,松山、信義、大安、南港、內湖等地居民皆以慈祐宮為信仰中心,每逢節慶,信眾絡繹不絕,香火鼎盛。
慈祐宮後方原為基隆河畔的港口,船隻往來頻繁,扮演著重要的交通樞紐角色。商人、挑夫在此匯聚,一片繁榮景象。當時,挑夫們常在慈祐宮前等候船隻,將貨物運往艋舺,再換乘陸路運輸,以爭取最佳的運輸效率。慈祐宮周邊也因此形成了熱鬧的商圈。
松山車站建立之前,慈祐宮前的碼頭更是交通要道,船隻往來於淡水河與基隆河之間,扮演著重要的運輸角色。慈祐宮也因此成為商旅往來的必經之地,香火更加鼎盛。
松山慈祐宮主要拜什麼神明?
主祀:天上聖母,配祀神祇眾多,包括:
東廂:註生娘娘(二樓)、福德正神(一樓)
西廂:地藏王菩薩、阿難陀尊者、目犍連尊者、開山先靈祿位、功德先賢祿位
凌霄寶殿:玉皇大帝、三官大帝、火官大帝(火德星君)、南斗星君、北斗星君
其他:觀音佛祖、南海佛祖、千手千眼觀世音、文昌梓潼帝君、清水祖師、文魁夫子、水僊尊王、保儀大夫、廣澤尊王、神農大帝、太上道祖、釋迦佛祖、至聖先師、地母娘娘、太陽星君、太陰娘娘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