雲林-土厝馬千殿介紹
雲林-土厝馬千殿位於雲林縣水林鄉,是一座供奉開臺馬府千歲(又稱馬王公)的廟宇。於1261年隨顏思齊登陸臺灣駐駕水林顏厝寮,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,常常降靈保佑並解決信徒的各項請示,香火綿延鼎盛。「開台馬王」神尊曾於清朝年間降靈陳歡喜祖厝公廳,現今開基馬王金身還保留於陳厝家中。
雲林-土厝馬千殿交通資訊
|名稱:雲林-土厝馬千殿
|電話:(05)785-5989
|地址:雲林縣水林鄉大庄路45-6號
【交通方式】
1.開車:
北上;沿國道1號前往鹿草鄉的鹿環東路/167縣道。從台82線的18-鹿草出口下交流道。走高鐵橋下嘉義段道路/台37線和縣道164號,並導航前往目的地「水林鄉大庄路45-6號」即可。
南下:沿國道1號前往民雄鄉的縣道164號。從國道1號的257-民雄出口下交流道。沿縣道164號前往目的地「水林鄉大庄路45-6號」即可。
2.搭乘大眾運輸工具:
搭乘高鐵至高鐵嘉義站後,搭乘嘉義客運7235線至北港站,再轉搭7222線至土間厝站,下車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土厝馬千殿。
雲林-土厝馬千殿的起源故事
雲林-土厝馬千殿原東北泰山正駕,相傳於西元1621年時,顏思齊率三千餘人入墾笨北港。為保護漢民拓墾安全,以及預防後來入居南安平港的荷蘭人侵擾,於是在笨北港設置十寨與外九庄。
十寨的主寨設於顏厝寮(即現今的水林鄉水北村),右寨(護衛營)設於陳厝寮(即現今的水林鄉土厝村),左寨(護衛營)則設於王厝寮(即現今的水林鄉土厝村),其餘各寨則分布於今日北港鎮及水林鄉各地。
外九庄分佈於東石(即現今嘉義縣西北沿海)、笨港(即現今雲林縣北港鎮鎮上以及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)地區,庄名分別為北新、大坵田、南勢竹、鹿仔草、龜佛山、龜仔港、井水港、猴樹港及大小康榔。
西元1624年初,鄭芝龍從日本搭船至澎湖,再轉入臺灣投附顏思齊下,而後顏思齊病逝,鄭芝龍便接手帶領眾人,在其規劃下,讓漢民更有組織、有規模地開墾臺灣。
彼時顏思齊率眾抵臺開墾時,其下的陳姓文武將攜帶「開臺馬王」神尊,米倉將軍攜帶「五穀王」神尊及船夫攜帶「媽祖」神尊同來台供奉,此應是首次經由集體移民登陸來臺的神尊,也是這批移民者共同信仰的神尊。
據說「 開臺馬王」神尊於清朝年間曾降靈陳歡喜祖厝公廳,並護佑當時的台南州、嘉義、新港、崙北、雲林等沿海地區。清朝及日治時代,開臺馬王金身與文武官神尊都供奉於保正(就是今日的村長)處,受各庄寨每年擲筊輪請參拜,輪拜習俗遍及於各沿海地區。
清朝年間「開臺馬王」再次降旨,擇定其金身供奉於當初降靈的陳歡喜祖厝公廳(即水林鄉陳厝寨),沿傳至今已有三佰八十年歷史。三佰餘年來,馬王金身已分靈至全省各處受信徒供奉,而開臺祖廟則為位於雲林縣水林鄉土厝村的『馬千殿』。
雲林-土厝馬千殿主要拜什麼神明?
雲林-土厝馬千殿是供奉開臺馬府千歲(又稱馬王公)的廟宇。
全台馬府千歲的傳說有很多種,相傳開臺馬府千歲則為有著九頭及十八隻手,時刻護佑著家鄉老少的守護神。歷史遺留下來沒有文字記載可考時,多賴先輩耆老口耳相傳,雖有出入卻不遠矣。馬王爺,又稱馬府千歲,根據歷史記載,姓馬名仙池,漢朝雲南人,世代為農。仙池少有大志,身材高大且剛毅武勇。幸得蕭府大傅慧眼識英雄,一同代天巡守查訪四方,除暴安良。
民國91年時,村民為了要了解馬府千歲的由來,開壇起乩詢問馬府千歲,祂自稱:「我府有九粒神頭頂宇宙,十八神手開天地,本是只有靈,靈則轉主,後在三清開凡間天。本府本是化天馬一隻,會飛天、也會鑽地府,會轉、會翻,在還沒有朝代就有我,後來玉皇皇兄請我輔佐天庭,我府登天後再回宇宙,飄飄渡渡遊凡間,再遊去。從此玉皇大兄將我封稱「馬府爺」,我就自稱馬府(馬王)。本府本是北巡身駕,遊北駕再南渡海道來,本府化相有打花臉、白線邊、花貢線、眼神邊是血光線此線叫花面線血光鬍鬚長、全胛全鱗纏身、中手頂日月、雙手大邊是珠小邊是缽、中手盤十合掌串田中、雙腳浮雙獅、文官是現今南勢王,武官有三頭六臂現投凡佛教是陀羅尼佛。我的金身是由一位壯丁,將我的畫像帶在身邊,叫人雕刻神尊,我就自唐山蒙古漂流過海,定居水林鄉後尖山(古時叫做尖山崙)。清朝後的日據時期,我的金身都放置於當時的保正(村長)處,由各庄每年擲筊輪流參拜。最後定居在現在的水林鄉土厝村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