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竹竹蓮寺介紹
新竹竹蓮寺,位於臺灣新竹市東區,在當地又有人稱之為新竹觀音亭、新竹觀音廟或是新竹觀音媽廟,主要祀奉觀世音菩薩。
相傳從竹塹城開創之初,在此地就有當地居民蓋了一座較小的廟宇,並在 裡面供奉觀世音菩薩,希望能祈求菩薩保佑平安。直到乾隆 46 年(1781 年),受惠於檀越大墾戶王世傑獻地,才建造出了我們看到雄偉的廟宇,並開始稱作「竹蓮寺」。後來因為相傳觀世音媽祖很靈驗,而聲名遠播,從此香爐 鼎盛,並與新竹都城隍廟、外天后宮並稱新竹三大廟。
竹蓮寺的建築風格主要以閩南式為主,特色突出,尤其是在寺廟的正殿上,使用了由交趾陶名師朱朝鳳親手製作的龍虎壁交趾陶,這些交趾陶都是朱朝鳳先生在現場進行燒製和安裝的,呈現出精細的工藝和純熟的構圖,這在當時屬於少見的大型交趾陶藝術品,與寺內其他彩繪、剪黏和雕塑作品一同提升了竹蓮寺在建築藝術領域中的地位。
新竹竹蓮寺最重要的慶典非「觀音亭普」莫屬,觀音亭普舉辦於農曆的七月廿五日,會舉辦盛大的祈福法會以及普渡。
觀音亭普起源自清朝,在當時,竹蓮寺所在地被稱為「巡司埔」,每年的農曆七月廿五日即被諭令為「觀音亭普」的日子,對觀世音菩薩進行祭拜。在光復後,這個地區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,卻遭遇長期旱情,導致農作物歉收。
在埔頂園(即現在的科學園區附近),有一位名叫周姓的虔誠信士,他向觀世 音菩薩祈求降雨,果真靈驗,帶來了雨水,農作物也因此豐收。因此,每年農 曆七月廿五日,人們都會載著供品和金紙,前來竹蓮寺舉行祈福法會,以感謝 神明,這成為「觀音亭普」活動的起源。
觀音亭普不僅僅是為了感謝觀世音菩薩,也同時奉祀山神和土地公。每年的這個特定日子,寺廟的道士會主持觀音亭普渡大法會,向七月份的「好兄弟」們施以普渡,此傳統成為新竹竹蓮寺每年的重要特色之一。
另外一個值得一題的新竹竹蓮寺特色慶典世七夕成年禮,就是我們俗稱的「做十六歲」。七夕被稱作是中國的情人節,相傳是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相聚的日子,而這位織女其實就是就是「七娘媽」,也就是兒童的守護神,做十六歲這個儀式除了宣告成年,更大的意義是要感謝七娘媽在過去的保佑,讓兒童 能順利長大成人。
然而,這個習俗只有在台南特別盛行,為了能讓更多學子有機會參與這項 具有豐富文化意義的傳統,也期望能繼續傳承這項珍貴的傳統文化,從民國91年開始,新竹竹蓮寺為大新竹地區的莘莘學子們辦理成年禮,希望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這項富有文化意涵的活動,也讓這珍貴的傳統文化繼續傳承,也是目前唯一保留此傳統民俗文化的北台灣廟宇。
新竹竹蓮寺交通資訊
|名稱:新竹竹蓮寺
|電話:03-5244299
|地址:新竹市東區竹蓮街100號
【搭車】
1.搭乘火車:搭乘台鐵到達新竹火車站後,步行約 10 分鐘,即可抵達新竹竹蓮 寺。
2.搭乘高鐵:搭乘高鐵到達高鐵新竹站,接著轉乘台鐵從六家車站到新竹火車 站,最後步行約 10 分鐘的路程,即可抵達新竹竹蓮寺。
【開車】
沿著國道一號,於 95B 新竹出口下交流道,朝科學工業園區前進,向左轉進入新安路,繼續直行走寶山路,接著走西大路,直行西大路(不上橋),右轉進入竹蓮街,抵達新竹竹蓮寺。
新竹竹蓮寺的起源故事
在竹塹城植竹圍之初,大約清康熙五十年(西元1711)間,當地農民偶然發現了一尊觀世音菩薩大士像,之後由福建泉州人王世傑率領家族約一百八十餘人到了竹塹墾荒,並在南門外的御史崎平埔上,蓋了一座小庵,稱作「觀音亭」,用以供奉觀世音菩薩,該尊觀世音菩薩金身即為現今竹蓮寺供奉之三媽。
清乾隆 46 年(1781 年),由王世傑獻地在今址開始建廟,並將其命名為 「竹蓮寺」,在這次遷址後,廟方也特前往浙江省普陀山法雨寺,請來觀世音菩薩金身,即為現今竹蓮寺之二媽。最後由王世傑後代子孫於現址竹蓮街重建廟宇,在寺廟落成時,鎮殿觀世音菩薩金身,為現今竹蓮寺之大媽,此即為竹蓮寺大媽、二媽、三媽之由來。
此次遷建後,新竹竹蓮寺又經過了多次的擴大重修,陸續增加了五門、鐘鼓樓、六角金亭等等。最近一次改建於民國九十三年,因廟宇原建築年代久遠,樑柱老舊、藻繪黯淡,於是進行了整修,造就現在氣勢宏偉、裝飾精緻的廟宇。
新竹竹蓮寺主要拜什麼神明?
主神:觀世音菩薩
配祀: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、護法尊者、十八羅漢及註生娘娘、七娘夫人、境主及福德正神等。
竹蓮寺的觀音菩薩像有3 尊,頂戴五佛冠,人稱大媽、二媽及三媽,大媽為現址蓋廟時以泥塑造的鎮殿媽,而二媽是由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分香,據說是最靈驗的,最後三媽是康熙年間由農民原先所蓋之「觀音亭」遷來至竹蓮寺,也是其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尊觀世音菩薩像。
竹蓮寺主要祭祀觀世音菩薩,因此,雖然沒有硬性規定,但多數人還是會準備三碗湯圓作為觀世音菩薩的供品。因為竹蓮寺內還有供奉另一位神祇「七娘媽」,並且也和觀世音菩薩一樣會收契子,因此在祭拜七娘媽時,也有人會準備另一項重要的貢品「軟稞」,軟稞和湯圓十分相近,但是它的中心是向內凹陷的。
另外,由於竹蓮寺內奉有註生娘娘,負責授子安產、良緣以及產婦的安全,所以在當地也是十分熱門的求子廟宇之一,不少備孕中的夫妻也會特地前來此廟向祝生娘娘求子。竹蓮寺也曾舉辦「金鏟子過爐儀式」,發放象徵「產子」的金色鏟子給想向祝生娘娘求子的廣大信眾,在領到廟方給的金色鏟子後,可以將其拿到註生娘娘座前過爐,祈求神明保佑如願產子。之後如順利懷孕生子,則需在寶寶滿月時,帶著發願時和神明約定好的祭品,大多是水果、油飯、麻油雞或彌月蛋糕,回到寺廟來還願,感謝神明的幫助。
廟宇內總共有 6 個爐,關於 6 格香爐的參拜順序,廟方有公佈一份說明書 在網站上,在廟內也有張貼布告,讓信徒知道該如何參拜。因為信眾健康和環境保育的考量,現在廟方統一規定每個香爐都只上一柱香,而金紙也改為集中焚燒。
1.進到廟宇要注意,必須從右邊的門進入,參拜完再從左邊的門離開,而中間 的大門不可以出入,因為它是用來給神明進出的。
2.進入廟宇後先到正殿參拜主祀的觀世音菩薩,以及周圍配祀的文殊菩薩、普 賢菩薩、韋馱護法、伽藍護法、十八羅漢等。
3.之後走到室外,參拜門口的天公爐,也就是專門用來祭拜玉皇大帝的香爐。
4.接著到左護龍參拜,左護龍分成兩個殿,分別是供奉天上聖母的聖母殿,以 及供奉註生娘娘、七娘夫人、十二婆者的註生殿。先去到較內側的聖母殿,參 拜又稱「媽祖」的天上聖母,並上一柱香。再來來到註生殿,向註生娘娘祈求 懷孕以及向被視為兒童守護神的七娘夫人祈求平安。兩個殿各有一個香爐,也 同樣各上一柱香。
5.最後到達右護龍,這裡一樣分為兩個殿,分別是祭祀達摩祖師殿、福德正神 的境主殿,以及祭祀境主尊神、太上至尊感應神位、功德檀越主等的境主殿。 這邊的參拜流程和前面的左護龍相似,先到內側的祖師殿,再出來到境主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