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南慈裕宮介紹
中港慈裕宮位於苗栗縣竹南鎮民生路,是一間歷史悠久的媽祖廟,也是臺灣苗栗縣竹南鎮中美里的媽祖廟,其廟身被國家列為苗栗縣定古蹟,匾額與石碑列為苗栗縣古物,端午節在中港溪出海口的祭祀列為苗栗縣無形資產,是一間古色古香的廟宇。
竹南中港慈裕宮是一座大型的閩南式廟宇,坐北朝南,依山而建,占地約1.5公頃。廟宇由三川殿、正殿、後殿、左右護龍組成,建築規模宏偉,氣勢恢宏。三川殿為歇山式屋頂,正殿為重簷歇山式屋頂,後殿為單簷歇山式屋頂。廟宇外牆為洗石子,門窗為木雕。
竹南慈裕宮交通資訊
|名稱:竹南慈裕宮
|電話: 03-7462353
|地址:苗栗縣竹南鎮民生路7號
【交通方式】
一、大眾運輸
搭火車於竹南火車站下往西行,經中正路可直抵中港慈裕宮(車程約1.5公里)
二、自行開車
1.竹南火車站出發→站前博愛路直行→龍山路一段左轉→接民生路即可抵達。
2.北二高西濱交流道下→往竹南鎮市區→龍江街左轉→約3分鐘龍山路一段右轉→接民生路即可抵達。
3.中山高頭份交流道→往竹南方向行駛→台一線自強路直行到底→民生路右轉即可抵達
竹南慈裕宮的起源故事?
1685年,閩南漳州府人在鹽館前草建竹南中港慈裕宮,原為閩粵移民所共祀。
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,地方人士鑑於廟太小,提議遷建於南門口。該地地勢低窪,飽受淹水之苦。竹南最早的文物就是該年信徒敬獻的青斗石獅,為龍溪王靜觀所贈。乾隆五十三年(1788年),官府在此立禁止差役擾民的碑,稱為「嚴禁差役藉端擾累碑」,為最早出現「竹南」地名的歷史文物記載。
道光六年(1826年),南庄總土目樟加禮的女婿黃祈英聯合原住民和客家人,攻打在中港的閩南人,造成大批福佬族群在射流溝溺死。此廟毀於該年,後於道光十八年(1838年)在番社邊重建。
1882年光緒帝贈「與天同功」匾、光緒十二年(1886年)劉紹基獻「德配在天」匾。1918年擴大重建時,找來兩派師傅對場作,連石柱上的對聯字體、花邊都不同。皇民化運動時,神像一度被送往獅頭山集中保管。1970年再度修建。
竹南中港慈裕宮的建廟經歷了多次遷建和重建,是閩粵移民共同信仰的象徵。該廟的興建,反映了閩粵移民在苗栗的歷史和發展,也體現了媽祖信仰在台灣的廣泛影響。
竹南慈裕宮主要拜什麼神明?
主神即為迎自湄州的三媽(又稱渡臺媽),以及鎮殿的軟身大媽與二媽。